2013年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爱好汽车的朋友可畏是大饱眼福,从国产车到世界品牌的车,在车市不那么一帆风顺的情况下依然创造着各种新高,有渴望的气息也有观众表达的敬意。
2005年,通用汽车带来了一款全球量产车和一款全球首展概念车,上海车展次有了全球的车型。而到2007年上海车展,据统计共有105款展车为中国,跨国品牌共有5款展车为全球,在当时这无疑令人振奋。但是车展上所谓的中国元素也大抵是指那些加长版车型。 2010年,中国车市再次超出预期,以32.37%的增速高歌猛进,最终超过美国历史纪录,以年销量1806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大汽车市场。随着中国车市在国际汽车巨头的全球战略中的位置直线飚升,中国消费者也成为这些车企的座上宾。地位的改变,最直观的就是以中国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和产品研发方向的转变。以往仅仅是加长轴距的做法已经很难满足日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多的国际品牌已经开始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从沃尔沃展示的“天地”概念车,宝马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5系车型,别克展出的融入中华柱、釉瓷工艺的愿景SUV概念车型,越来越多的带有浓郁中国风的设计涌现出来。这在当年的第十四届上海车展上得以体现。可见,从1985年届上海车展开始,逐年增加的不仅仅是展馆面积、参展公司、参展新车、观众人数、车型,还有产品本身所体现的中国元素,完整记录了中国汽车市场崛起的过程。 到底中国元素是什么?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师之一的乔治亚罗曾经说过:“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而今天,中国元素被轰轰烈烈的作为汽车设计的灵感。但这个概念不是固化的,每个人心目中的中国元素都不一样。故宫、长城、京剧、阴阳学说、太极、中国结、舞狮、功夫等,这些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东方,象征着中国。但当这些中国元素放入汽车设计中时,也许已经弱化到抽象的地步。如何能够巧妙的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中国文化。本届车展上处处都有跨国公司为中国制造的痕迹,参展的厂商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新战略、新产品的发布无不是要对中国市场谋求长远发展,跨国公司不再满足将全球放在中国,而是真正意识到为中国设计的重要性。事实上,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并成为一股难以抵御的潮流。 纵览2013上海车展,无处不凸显了浓重的“中国元素”,就拿吉利这次推出的kc概念车来说,新车外观上除了整体造型的古典优雅以外,细节上也巧妙的融合了颇多的中国元素。 车辆前车灯和格栅造型结构独特,线条造型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石拱桥。格栅内以徽标为中心层叠造型极具深邃感。前大灯的造型将肩线与V字形格栅有机结合为一体,格栅及雾灯灯罩表面的网格为中国传统回纹。前仪表盘的上拱面与旁边的氛围灯条会让人联想起西湖断桥倒映水中的优美画面。方向盘中间区域、门板肘靠及中控台前端显示屏处的造型灵感源自中国传统书卷的卷曲镂空设计,轻盈而典雅。 种种细节无不让人体会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经典魅力。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047号